:::
報導 郭人豪 - 媒體報導 | 2023-03-19 | 點閱數: 218

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設計 AI 救生裝置 展現跨域競爭力(中華日報報導)

台南大同國小數位深耕嚇嚇叫 AI 救生裝置難不倒(聯合報報導)

臺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參與「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計畫」,結合 SDGs 氣候變遷議題,進行竹溪跨域 PBL 課程;引導學生觀察當急降雨現象發生時,竹溪溪水會在短時間淹到兩側步道,產生安全疑慮,此時沿岸兩側的救生裝置就更顯得重要。

所以師生覺察到環境安全的重要,因此從竹溪環境調查,先了解救生圈數量及設置位置,接著著手進行訪談來往竹溪的民眾,才發現多數民眾對於竹溪水域的安全措施並不清楚。透過學生們的環境踏查及體驗提出問題,如救生圈位置太高,有些容易被草遮蔽,夜裡更不易被發現,重量也太重,不適合小朋友使用;於是以「如何改善救生設施」為主題,進行跨域專題製作,期待加入學生的創意想法,提升竹溪水域的安全保護,也藉此讓大家更重視水域安全。

img

    去年年初,因為疫情轉為線上上課,師生們透過線上教學平台,進行跨域 PBL 協同教學,教師群與學生們在線上會議室進行分組討論,一同完成設計草圖與作品發表,回到學校後,在跨域課程中完成專題實作。日前,師生帶著作品回到竹溪進行成果展示及解說,來來往往的居民對於大同學生的創意展現,紛紛給予正面的肯定。

img

 

     學生們設計出包含竹溪小阿龜、多功能防溺小幫手、 AI 智動救生小精靈及遙控發光萬用救生圈等四項作品。「竹溪小阿龜」結合竹溪常見的斑龜進行設計,可愛的斑龜造型非常吸睛,獲得大家的喜愛;「多功能防溺小幫手」以竹溪常見的鳥類白鶺鴒進行外型設計,將 AI 鏡頭藏在鳥的眼睛,平常在溪畔進行防溺偵測,夜裡救生裝置還會發亮,讓大家更容易辨識救生裝置的位置;「AI 智動救生小精靈」則是將 AI 鏡頭設置在竹溪月見橋下,孩子們觀察到這裡的水位最深,最可能發生危險,當 AI 鏡頭發現疑似溺水的畫面,就會發出警告訊息,提醒附近居民盡快協助救援,並設置一鍵拉回救生圈的按鈕,希望這個功能讓每個人都能方便使用來救人;「遙控發光萬用救生圈」則是參考坊間的遙控救生圈裝置設計,希望讓救人的工作更安全,也提升救人的效率。

img

    蔡宇翔同學說,雖然目前使用的 AI 鏡頭不是很厲害,但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,未來一定可以更準確的判斷溺水,讓水域更安全。相信這樣的學習體驗,對培養孩子創意思考、問題解決、科技素養及終身學習,都是相當難得極可貴的經驗。

    成功大學郭旭展教授表示,東區大同國小長期參與「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計畫」,學生的表現及成長都相當優異,今年更成為教練學校,將學校設計出的優質課程進行推廣,期待更多學校可以參與跨域 PBL 課程,培養學生多元學習及學科橫向整合的能力。

img

   李素珍校長說,去年(111 年)11 月時,學生帶著作品到臺北世貿中心進行展覽,獲得許多長官、教授及參訪民眾的肯定,並在聽取學生的作品解說後,對於學生的創意想法、科技應用與跨域實作能力非常讚賞。大同課程從在地出發,期許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在地關懷、公民意識的終身學習者。